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国内 > 正文

艺评丨陈桂儿:电影《封神:朝歌风云》——国民神话如何创新性改编

2023-08-01 11:45:30 红网

电影《封神:朝歌风云》——国民神话如何创新性改编

文丨陈桂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0日,由乌尔善执导,费翔、黄渤、李雪健、袁泉、娜然等主演的神话史诗巨作《封神:朝歌风云》火热上映,豆瓣开分7.7。本片改编自《封神演义》,讲述了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暴虐无道,引发天谴,导致民不聊生,昆仑仙人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携“封神榜”下山拯救苍生的故事。乌尔善的这部《封神》,总体来说超出了我的预期,带来了较大的惊喜。

题材经典,推陈出新

“封神”故事流传3000年之久,不断被各种艺术样式讲述、改编。导演乌尔善精心打磨五年的剧本,将耳熟能详的封神故事用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故事情节虽然改动非常大,但反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导演没有以姜子牙为主线故事,而是聚焦于一群“质子”作为主角,重组了故事脉络。剧本设定的质子就是人质的意思,商王要求各诸侯为表效忠,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歌当质子,以此来掣肘诸侯势力。西伯侯姬昌的小儿子姬发被送往朝歌八年,在军营操练生活中,对骁勇善战的殷寿无比崇敬,梦想成为商王一样的男人,这一情感诉求是贯穿第一部的重要线索。细腻地刻画了年轻的周武王姬发对商王殷寿从崇拜到认清其暴虐真面目、完成自我觉醒的过程,追踪英雄的成长。

场面宏大,繁而不乱

开篇一上来就给观众一道硬菜。殷寿带领质子与军队讨伐反贼苏护,大军攻城拍得十分精彩,融合了重型攻城武器、铁甲马队冲锋踏血、战士贴身肉搏的画面,殷寿从火光中纵马跃出时如同战神下凡,看得人血脉喷张,单论这一场戏便值回票价。

在片中可以看到导演满满的诚意,他们在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中认真营造真实感:玄鸟生商的表演、攻城战里古朴的兵器、盔甲、龙德殿里精致感十足的纹饰布景、演员身上全程使用的手工织造佩戴真实玉石的服装、为了战争戏专门训练的战马、崇尚武德的商周需要年轻演员练就一身肌肉等等。

移魂饕餮、狐狸附身等特效没有为了炫技而炫技,真正实现了用技术辅助了想象力落地以服务剧情的目标。配乐十分震撼,运用许多中国古典乐器如编钟、鼍鼓、箫、埙等,诸多传统特色乐器和谐共鸣,贴合剧情的同时又充分展现了华夏音乐之美。

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有两个音效,分别是苏护军弓箭齐射产生的尖啸和姬昌得知自己儿子伯邑考去世崩溃时的虎啸,影片中这些细节声音让观众更有临场感,也令角色更加鲜活生动。

选角成功,各有风格

导演没有让纣王、姬昌、姬发、妲己等人物局限于神话的虚无缥缈之中,而是牢牢落在地上,每个人物都拥有各自的成长弧光,同时又合理而不违和地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去阐释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并借台词以此凸显年轻人的个体选择——“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让观众能与角色达成共情。

在擒拿苏护的打斗中殷寿受伤,洒落的正好滴在狐妖的封印上,解除封印后狐妖意报答殷寿,便附身于苏妲己,以此引发之后的故事。娜然饰演的妲己模仿狐狸的肢体语言,爬着舔殷寿的血和伤口,让观众感觉到动物的本能性,将狐妖演得惟妙惟肖。

妲己的选角不同于以往反派狐妖的固有形象如妖艳、魅惑,古代文人总习惯把王朝的覆灭归咎于女性祸国殃民、扰乱朝政,但在本片中,妲己更像是一个人性弱点和欲望放大器,就像电影《指环王》里的魔戒一样,一切的欲望皆来自持有者内心的贪婪。

费翔饰演的殷寿霸气十足,身材魁梧,与角色形象高度契合,把纣王的帝王之仪、暴政昏庸展现得淋漓尽致;姬昌的饰演者李雪健不愧为拿影帝拿到手软的老戏骨,在“文王食子肉”的戏份中,当他用嘶哑的声音喊出作为父亲的绝望,又颤抖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儿子的肉饼,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回碗里,最后抱着碗趴在地上号啕大哭,将丧子之痛的爆发塑造得无比真实,透过银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情。

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让人遗憾的是第一部旨在拉开序幕,重在铺垫叙事,没有观众们期待的大量神仙斗法的精彩场面;虽说费翔的演技非常到位,但是口音比较出戏,与凝重的历史氛围有割裂感;整体配乐过于“满”了,缺少一定的留白空间;部分大场景如搭建祭天台、申公豹在金鳌岛、雷震子的特效处理上差强人意。不过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如此规格、场景硬核、故事流畅的中国神话巨制,在国内电影工业尚属探路者,我非常期待第二部、第三部的上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认为《封神》与《流浪地球》一样,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打造中国式大片。神话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现代价值观的同频共振,这样的文艺作品才是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