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市州观察丨无人机放牧、黄河畔种云杉,松潘草原村用心守护黄河生态
肖启鹏 巴桑措么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阿坝观察 王鑫
6月18日,乘车沿松潘县毛儿盖镇草原村三组未铺装的牧道前行,道路并不好走。5公里左右的路程,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草原村村委会副主任罗让却习以为常:“雨水多的时候,牧道成了稀泥巴路,那才叫不好走,汽车很容易打滑。”
车难行,人亦难行。当汽车达到草原村三组冬季牧场一处小地名为旺卡(注:藏语音译)的地方时,记者下车时没注意,一脚便踏进了一处稀泥,鞋子陷进去大半。
(资料图)
路如此难走,草原村三组的村民却每天都要骑马、骑摩托或开汽车,轮流到黄河上游二级支流——美特托河畔,看望高山柳、云杉的生长情况。
“也有不用走路的办法。”这几年,40多岁的罗让学会了操作无人机。像他这样能“耍”无人机的牧民,全镇已有20余人。
增绿不断档
种植云杉成了村民的固定“动作”
“‘旺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在罗让看来,“旺卡”是美特托河独有的美。在修建牧道的时候,村民们用直径2米的水泥管在河道上搭建了过道,再在上面覆土过人。
贴着河道牧道,只见铁丝网拉开了一道“防护墙”,里面的高山柳已经抽出嫩芽。“这是我们今年种植的。”罗让说,每天,巡护的村民要到这里看生态防护栏有没有被破坏,种植的高山柳是否发芽,如果发现树苗死亡,还要及时补种。
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阿坝州全州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为了扛起上游责任,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去年4月,阿坝州正式启动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
松潘县内黄河流域面积81.2平方公里,涉及黄河流域河流支流3条,分别是美特托河、嘎让托合河、鄂隆河,可以说是阿坝州境内黄河流域面积最小的县。
面积小,但责任重大,护好一小节,更是为了护好一大段。
早在2015年,草原村三组37位村民就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在美特托河、鄂隆河附近种植政府发放的云杉。如今,种植云杉成了村民每年的固定“动作”。“种得好更要护得好。”草原村三组组长吾洛说,高山柳、云杉的巡护工作还将在全体村民参与下持续开展。
在毛儿盖镇阿俄村、克藏村,总投资700万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刚刚完工,主要通过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固持水土等林草措施和封禁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松潘生态防护带建设共计治理27.636公里、1510.95亩。
减畜不减效
生态牛肉可追溯,牧民放牧用起无人机
6月19日,草原绿意盎然,牦牛三五成群,悠闲吃草。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这一幕的,正是草原村牧民扎西。虽然是草原村人,扎西却选择在相邻的川主寺镇牧场村放牧。
为啥要跨镇放牧?“这片草场的主人请我过来帮忙放牛,我的牛也拉过来一起放了。”扎西解释。
“草原村是全县唯一的纯牧区。草畜不平衡问题是生态保护最大的难题,自从县上推行‘四带四帮’党内帮扶工程,我们村与牧场村结对共建,区域内草场等资源共治共享,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草畜平衡难题,还加强了牧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草原村党支部书记娄巴说,3年来,草原村已实现人均减畜10头牛。
措施不止于此。草原村还依托自身优势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牦牛先生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航空牧场三方合作协议,建设航空生态牧场。“依托北斗基站、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牧牛项圈、智慧拱门、放牧无人机等终端设备,开发集三维数字地图、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养殖管理以及商城销售为一体的智能系统。”松潘牦牛鲜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杰说,项目能对牧场300余头牦牛实现24小时监控追溯,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牦牛生命体征,生成“生态健康肉牛报告”,形成可追溯的生态牦牛肉,通过提高牦牛肉质量和价格,增加农牧民收入。
在该项目的影响带动下,毛儿盖镇20余位牧民成为了无人机操作手,实现了无人机放牧。“以前翻山越岭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无人机一飞,几分钟就能看到牦牛的情况了。”罗让说。
记者了解到,一项投资780万元的智慧牦牛养殖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包括智慧牦牛养殖、购买肉牛、移动奶站等相关配套设施。“我们还将通过推广放养、圈养、补饲‘三结合’的养殖模式,共同推进生态牦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毛儿盖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杨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