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国内 > 正文

多因素叠加推动糖价上涨

2023-04-20 19:58:59 经济日报

食糖减产和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推动了目前糖价的上涨。后市,国内糖价可能将平稳偏强运行。

要培育国内产能,一方面,科学布局食糖产业带,稳定糖料蔗生产基础;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糖料单产。要遵循市场规律,激发主体动能,调动糖农生产积极性。还要优化政策设计,完善进口管理,做到食糖进口有序、平稳、可控。

4月19日,郑商所白糖2307主力合约以6787点报收,比3月16日收盘6101点上涨了11.24%。


【资料图】

今年一季度,国内食糖价格震荡上升,前3个月食糖月度均价分别为每吨5605元、5817元和6085元,环比分别涨0.7%、3.8%和4.6%。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国内食糖均价为每吨5835.67元,同比上涨3.26%。

糖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影响?后期市场价格会怎么走?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哲晰表示,多重因素叠加推动了糖价上涨。一方面是食糖减产。国际上,印度等食糖主产国减产及延迟出口等因素促使国际糖价高位运行;国内方面,受不利天气等影响,食糖产量大幅减少,据4月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数据显示,我国今年食糖产量可能减至900万吨。另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受经济形势好转等因素拉动,春节假期以来,国内食糖市场购销活跃,食糖需求逐渐恢复,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总体看,国内食糖产量下降而需求逐渐恢复,叠加国际糖价高位运行、未来进口预期下降,多重利多因素提振国内市场价格。“当前糖价上涨使得白糖价格略高于国产糖制糖成本,有利于缓解食糖产业高成本、低糖价的矛盾。”张哲晰说。

对于后市,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内糖价可能将平稳偏强运行。目前,国内甘蔗压榨进入尾声,食糖减产预期明确,产不足需的基本面意味着产需缺口将靠进口来满足。然而,配额外食糖进口价格持续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进口利润窗口被关闭,进口预期延迟,需密切关注第二季度价差倒挂情况。当前,产业链上游心态较稳,报价坚挺;中游贸易商前期累积大量现货;下游面对价格快速上涨,有较强观望心理,采购以刚需为主,后期销售进度是关键。总体看,在食糖减产预期、制糖成本和进口糖成本高企支撑下,叠加“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提振,预计国内糖价将平稳偏强运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巴西新榨季的开启,其食糖增产预期将缓解后期供应,或将对远期价格形成抑制。

糖价短期上涨,如何应对?有专家建议,要培育国内产能,优化政策设计。

首先,藏糖于地,藏糖于技。一方面,按照《“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坚持把稳定糖料种植面积作为重点,并以巩固提高优势产区为发展方向,科学布局食糖产业带,稳定糖料蔗生产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糖料蔗精细化生产管理、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提高糖料单产。

其次,遵循市场规律,激发主体动能。实行“以糖计价”的糖料收购定价体系,优化农、企利益分配机制,搭建农企之间劳动、资本、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结。因地制宜开展“蔗下经济”,尝试通过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产值,调动糖农生产积极性。

最后,优化政策设计,完善进口管理。坚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加强食糖进口监测预警、维护市场秩序,做到食糖进口有序、平稳、可控。因地制宜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稳定糖农收益预期,扛稳食糖安全重任。